鉴别优劣仿古砖的方法有很多,常用的是测吸水率,听敲击声音,刮擦砖面,细看色差 等。测吸水率较简单的操作是把一杯水倒在瓷砖背面,扩散*的,表明吸水率高,在厨卫间使用就不太合适,因为厨房和卫生间常处于水环境中,必须用吸水率比较低的产品才行。 好的产品用手敲击后发出清脆的声音,即使用硬物划一下砖的釉面,也不会留下痕迹,而且同批砖片色差非常小,光泽纹理也十分一致,这样,就比较适合大面积整体铺装,塑造出和谐大气的美学效果。品质过关后,花色、图案、规格、风格的选择搭配就看主人的喜好了。仿古砖一般都经久耐用,会陪伴家人很长一段时间,只有赏心悦目的杰作才经得起流行的考验。
仿古砖产品先从国外引进,经过国人消化吸收创新生产出的建陶新产品。从工艺上讲,仿古砖是从彩釉砖演化而来,实质上是一种上釉的瓷质砖。仿古砖的使用功能与文化内涵,已扩展至更大的建筑装饰领域。作为一种含有优雅文化元素的产品,仿古砖的应用范围已经放大得很宽很广。优雅文化既能涵盖高雅消费文化,也能够涵盖大众消费文化。
仿古砖较早源自欧洲的上釉砖,之后首先由台商介绍到大陆,称之为泛古砖,之后又有称为古典砖、复古砖、仿古砖的,其中以"仿古砖"的名词用得较多,大家叫惯了,习惯成自然,就成了同类砖的"商品名"。商品名词不同于专业名词更不同于学名不必十分严瑾,就好像人们把公交车叫做"巴士",将袖珍磁带收录机叫做"随身听"一样,没有什么不恰当的,另外"仿"本身并没有"贬"义,能说"仿生学"中的仿有什么不好吗?关键是要看你作得怎么样,是单纯"模仿"还是有所"创新"。
仿古砖的规格通常有:300×300 、400×400 、500×500 、600×600 、300×600 、800×800的,欧洲以 300×300 、400×400 和500×500 的为主;国内则以600×600 和300×600的为主;300×600则是国内外流行的规格。仿古砖的表面,有作成平面的,也有作成小凹凸面的;仿古砖多为一次烧成,烧成温度1180~1230°C,在辊道窑中烧成,烧成周期通常为50~70分,烧后的瓷砖500×500以上的,多采用全封闭式除尘的干式磨边工艺。
仿古砖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,其工艺流程与当年彩釉砖以及后来的水晶砖基本相同,技术也是由彩釉砖、水晶砖的生产技术演化而来。但彩釉砖、水晶砖大多属于陶质,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℃以下,产品的吸水率较高,而今天人们看到的仿古砖大都为瓷质,是一种上釉的瓷质砖,烧成温度**1200℃,产品吸水率在0.5%以下,是艺术砖与瓷质砖的**结合。